论文汇编
论文汇编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汇编

怎样看待血液及尿分析仪的过筛作用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8日浏览量: 字体:

69.9K

当前,自动化的血液及尿分析仪,在我国已相当普及。它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检验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检验的精密度和准确性。这类仪器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将原先要在显微镜下辨认或计数的细胞,改变为根据细胞的大小、内部和表面结构、加入特殊试剂(如溶血剂、细胞化学试剂和染色剂等)后细胞的变化,有测量其电阻、对高频电磁波的传导性、在不同角度测细胞对光的散射程度以及用光度计测定颜色变化等光学和电学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加以计数和区分。这些方法历经数十年的研究、改进和实际应用的考 验,认为方法已成熟,并经国外的一些法定机构(如美国的FDA)批准后才进入市场的。但它们毕竟不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在有些情况,特别是病理条件下,(如血中出现异常白细胞、有核红细胞;尿中存在不典型的细胞和管型等)其测定结果并不可靠或难以确定,还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复检(review),这是经过多年实践后的一致看法,并且也是产品监控机构及所有仪器厂家所承认并要求做到的。因此说,这类仪器仅仅是一种过筛性质的仪器。

当前,国内在对待这类仪器的过筛作用的问题上,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完全“信赖”这种仪器,不管有无出现异常结果,一律不作复检,这是主要倾向。这里除了认识上的问题以外,主要是怕麻烦,图省事,是管理上的问题。另一种倾向是,认为这类仪器不可靠,全部都要镜下复检。

关于前一种倾向,其谬误是显而易见的。国内外大量报道已经证明,迄今无论多么先进的仪器,都不能完全代替人工镜下观察。因此在仪器报出异常结果时,一定要进行镜下复检。后一种倾向认为,任何标本都必需人工镜检,完全否定血液和尿分析仪的过筛作用,这也有失偏颇。兹分析如下。
一、对传统方法的客观评价

这里说的传统方法,是指自动化仪器出现以前的那些手工方法。在有些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眼中,传统方法是最靠得住,甚至是最好的方法。果真如此吗?以下分别讨论。

1血细胞分析:传统的显微镜下计数红白细胞的方法,不仅费时,而且要十分专注;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取样吸管、计算板的精确性影响很大。特别是实际计数的细胞很少,细胞在计数板上随机散布的“天然”差异大,因而其精密度和准确性都比较差。关于白细胞分类,常规的手工分类所计数的细胞少(仅100个),细胞在涂片上分布不均,所以精密度差。加之镜下计数操作费时,制片和染色难以标准化,识别异常细胞需要相当的经验和血液学知识,所以对于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常规血液检验人员,经常会遗漏或误判偶见的异常细胞。据一篇美国文献报道,即使是有经验的检验技师,对于同一血片中常见的单核细胞计数(百分比),相互之间也往往有相当差异。此外,由于手工法耗费时间多,技术要求高,故价格(收费)也高。

2尿常规(手工)检验:传统的尿常规手工检验,操作烦琐,精密度和准确性差,其化学检查,方法繁多,没有标准化,灵敏度和特异性存在诸多问题。尿沉渣镜检问题尤多,撇开取尿量、实际观察和计数的尿量(视野数)等等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说,单就对细胞和管型的正确辨认来说,就有相当难度。很多工作多年的尿检人员,不能准确识别和区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即小圆上皮、肾上皮细胞)和泌尿道深层上皮细胞以及各种管型。一份尿标本,如果按正规操作,从取样,各种物理、化学试验,量比重,离心沉淀,吸取一定量沉渣置显微镜下仔细检查,是要耗费很多时间的。很难想象,在一个标本量很大,特别是在门诊条件下,人员配备又少,怎能完成任务?如果一定要严格按正规操作办,一定要多配人员,提高收费(人工将是最大的成本),并要改进方法,尽量采用自动化仪器。

二、自动化仪器的优越性,不足和补救措施

1血液分析仪:自动化仪器的优点不仅是速度快,效率高,而且有一套完整的校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多采用规范化的操作方法和商品化试剂,故检验结果相对可靠,各实验室之间的可比性强。即使在问题较多的白细胞分类方面,由于它计数的细胞数多,(至少5000-8000个)对个别细胞偶尔的误判,不影响整体结果。相反,在手工分类时,占百分比很低,偶被忽略的异常细胞,在用仪器计数时,由于计数细胞多,却可在直方图上反映出来,提示要注意镜下仔细复查。从这一点来说,它似乎比手工法更要信。但另一方面,细胞的内部结构,如核的形状、染色质的粗细、有无核仁、核仁数目及形态;胞浆内有无颗粒及颗粒性质,浆内有无其它内含物等等这些区别和鉴定异常细胞的重要指标,仪器是无法提供的。因此当仪器所给出的直方图或结果只要有任何一项不正常(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都必须涂片染色,进行镜下复检,加以补救。实际上复检应包括两步:首先是一般性浏览涂片,观察和估计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是否大致相符;红细胞的形态、染色有无异常;有无寄生虫;血小板、白细胞形态有无异常,有无幼稚细胞等等。上述浏览如未发现异常,或未见与仪器测定结果不符,即可按仪器结果报告。如发现任何细胞有形态(含染色)异常,应加以描述并报告。如发现白细胞分类两者不符,则进行下一步——人工分类;如发现血小板或白细胞(估计)结果与仪器明显不符,还应用手工法进行检查、核对或校正。这样就可以避免将宝贵的时间无谓地浪费在一些正常标本上面,而把精力集中在需要仔细镜下复检的“刀刃”上,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

以仪器法为主,结合必要时的镜下手工复检,已成为当前国内外血细胞分析普遍采用的模式。据报告,经11个床位数不等的医院调查统计,在用了带分类的自动化仪器之后,各医院减少手工分类40%~85%,平均减少60%。

2尿分析:和血液分析一样,尿分析也包括仪器(试条+试条读数仪)检测和沉渣镜下检查两个方面。读数仪是一台反射式光度计,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兹不赘述。关于试条,目前比较成熟并经NCCLS列入GP16-A文件中的有10项。在这里,我们不想对所有项目进行评述,因为每个项目从提出原理,到设计到定型完成,都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改进,国内外刊物上已发表地很多评价文章。一般地讲,只要尿标本采集、运送合格,在室温下二小时内测定完成,并完全按厂家说明书的要求去做,(包括仪器的校准、规范的操作,严格的质控等,)作为一种过筛试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举例来说,过筛白细胞是基于白细胞酯酶的反应。已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都含有酯酶,前者含特异性酯酶(又称氯乙酸萘酯酶),后者含非特异性酯酶(又称乙酸萘酯酶)。一般泌尿系统感染时,从尿中排出的主要是一些吞噬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包括源自单核细胞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极少见。故检测酯酶加亚硝酸盐,用于过筛泌尿系感染十分有效。又如曾被怀疑的测比重计(SG)的试条,经多数文献验证报道,还是相当可信的,至少不比目前国内普通采用的尿比重计(urinometer)差。NCCLS关于尿分析的GP16-A文件中,列举了4条尿比重计的缺点,并明确指出不宜用这种比重计来测尿比重(原文:The urinometer should not be the method of choice for determining urine SG)。而对试条法,除了指出它会受pH过高即碱性尿的影响外(同时指出试条读数仪会自动纠正pH),则没有提出什么重要问题。目前所有的测尿比重的方法都各有缺点,而且任意一次尿测比重的临床意义很有限,临床医生也不予重视。事实上尿比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不是十分必要的,NCCLS的GP16-A文件(1995)在讲到颜色、透明度、气味时指出,这三项没有多少临床意义,但又说发现有异常时要报告。

尽管尿试条中读数仪是一种很好的尿分析过筛方法,但它不能完全代替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查。现由很简单,它不能识别各种管型,对各种上皮细胞和结晶的鉴别也无能为力。因此必要时仍要进行尿沉渣镜下检查。至于什么情况下要进行沉渣镜检,不像血液分析仪复检那样明确,但NCCLS的GP16-A文件提出了三条,可作为参考:
1临床医生要求做
2检验科自定的规章确定要做(如用了免疫抑制剂的病人,肾-泌尿系疾病,糖尿病,妊娠)
3任何一项物理-化学试验出现异常结果时

国内丛玉隆教授等,也提出过与上述三条相类似的尿沉渣镜检的标准。

由此可见,即使是NCCLS,在用了试纸条过筛之后,也不要求对每份尿标本都作尿沉渣镜检。按我国卫生部医政司编的《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NCCLS文件的要求,进行尿沉渣镜检,是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不可能也不必要把那些过筛试验完全正常的标本都拿来做,以节省经费,并可腾出时间,认真地做好那些需要做的镜检,这才是最理想的选择。
 
摘自《丁香园》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丁字桥路100号 电话:027-87273189 邮编:430015
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 Copyright © 2021 www.hbccl.cn 版权所有 鄂ICP备1100722-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574号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