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岚 董洪强 张琼丽 【摘要】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MGIA)在检测血小板抗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分别对146例血液病患者(实验组)和8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 146例患者中检出血小板抗体28例。11例输注机采血小板少于3个治疗量的血液病患者均未检出血小板抗体;输注3~9个治疗量的患者63例,8例血小板抗体阳性(12.70%);输注10~19个治疗量的患者41例,8例血小板抗体阳性(19.51%);输注20~29个治疗量的患者22例,6例血小板抗体阳性(27.27%);输注大于30个治疗量的患者9例,6例血小板抗体阳性(66.67%)。结论 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血小板输注量和次数相关。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MGIA)检测血小板抗体简单快速,准确可靠,值得选择。 【关键词】 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 血小板抗体 检测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对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12],血小板输注还可降低肿瘤患者因放、化疗后严重的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3]。然而,多次输注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无效 (PTR)的发生率可达30%~70%[4],其原因与反复输注引起血小板抗体(HLA和HPA抗体)产生密切相关。采用一种简便、快速又经济的方法筛选血小板抗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使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血小板抗体,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选取我院血液科146例接受机采血小板输注治疗的血液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7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9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骨髓瘤和淋巴瘤6例,骨髓增升异常综合征3例,珠蛋白合成障碍贫血患者43例。146例患者输注血小板时均无发热、败血症、脾肿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情况,故排除了这些非免疫因素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同时,我们选择8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1.2 材料 6孔微柱凝胶板(长春博德);指示红细胞,包被有抗人IgG抗体。交联试剂:含抗人IgG抗体,但与指示细胞上的抗人IgG抗体不同属源,为“O”型血多人份供者混合血小板。 将受检者血清、多人份供者混合血小板悬液(机采血小板用5倍0.5g·L-1 1.4 结果判断 阳性结果:指示红细胞凝集块位于凝胶表面或凝胶中,表明受检者血清中存在血小板抗体,形成了网络状血凝复合物,判断为阳性。阴性结果:指示红细胞沉降于凝胶管底部,则提示未检测到血小板抗体,不形成网络状血凝复合物,判断为阴性。 1.5 血液来源 所有血液制品均来自深圳市血液中心。患者输注血小板每袋为10个单位,即1个治疗量,每个治疗量(袋)内含血小板总数约2.5×1011个。 2.1 血液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小板抗体的检测 见表1 不同类型血液病与健康体检者血小板抗体的检测 |
由表1可见,87例健康体检者未检出血小板抗体。146例血液病患者中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28例,阳性率为19.18%(28/146)。不同类型血液病中,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最高,骨髓瘤、淋巴瘤和骨髓增升异常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最低。
2.2 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血小板输注量的关系
见表2。表2 146例患者血小板输注量与血小板抗体的关系(略)
由表2可见,血小板输注量越多,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越高。
3、讨 论
近年,随着成分输血的发展、机采血小板的普及、联合化疗及骨髓移植等项目在临床上的开展,应用输注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PTR也时有发生,这无疑既浪费了资金又浪费了宝贵的血资源,所以及时检测出血小板抗体对避免PTR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血液病患者,尤其是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往往需要反复输注血液制品,而反复输注血小板后常易产生血小板抗体而引起PTR;随着输注次数增多,PTR发生率升高[5]。因此,对反复输血的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显得相当重要。血小板抗体检测实验是检测受者血清标本中是否存在血小板抗体。目前一致认为,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中FCM法较好,其次为ELISA法[6],但这两种方法实验过程繁琐,耗时长,设备和费用要求高,无法在临床上广泛推广。而微柱凝胶技术简单快速,约1h就可以完成,且具有实验步骤标准化、自动化程度高、所需标本量少、设备要求低等优势,值得选择[7]。现在大多数医院输血科都配有微柱凝胶离心机(主要用于ABO血型鉴定),开展本项目需要的只是购买血小板抗体的试剂盒。
我们采用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对146例血液病患者和8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87例健康体检者未检出血小板抗体;血液病患者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较高,其次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提示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疾病种类有关。同时,我们也发现输注血小板次数越多,量越大,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越高,发生PTR的几率越大。这可能由于患者输注多个供者的血小板,产生了复杂的同种抗体。提示为了防止血小板同种抗体的产生及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应提倡血小板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本研究中使用的微柱凝胶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检测的是所有血小板抗体,不能确定该抗体是否为血小板特异性抗体,适合于初筛[8],但便于基层医院急诊情况下的快速诊断,从这方面来看仍不失为一个好的检测方法。当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或大剂量化疗患者需多次输注血小板时应酌情考虑采取以下方法避免血小板抗体的产生:(1)使用有效的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单一血小板供体。(2)去除血小板中的白细胞。(3)采用紫外线(UV)照射灭活抗原呈递细胞(angtigen presenting cell,APC)。(4)用酸处理去除血小板膜上的HLA抗原。(5)对已产生血小板抗体的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前可使用免疫抑制剂,或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或采用血浆置换等方法,以封闭血小板抗体,提高疗效。